“驾驶非法改装电瓶车,第一次查处罚款200元,第二次会加重处罚。拒绝恢复原状的,还要扣留车辆。”
警方介绍,2023年7月26日21时许,杨某驾驶电瓶车沿广州市海珠区安悦路由北往南行驶,至安悦路琶洲生态园对出处摔倒,事故导致杨某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。
经查,杨某驾驶车辆未佩戴头盔,且超速行驶。经第三方技术检验机构对涉事车辆进行检验确定,该车不属于符合电瓶车国家标准规定的车辆,实为以电动机为动力装置驱动车辆行驶的两轮普通摩托车,属于机动车。
经深入调查,该车为中间商陈某在广州毅*电动车商行购入并卖给杨某。该车出厂时为电瓶车,商行对该电瓶车进行改装,包括加装中箱、加长鞍座,拆除链条和脚踏等,同时在销售时引导客户解除车速限制。
鉴于该商行的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造成了人员受伤或死亡,广州市白云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该商行作出罚款35000元、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,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名单。
根据相关证据材料证实,该商行的实际控制人郑某在明知该车辆速度、重量等安全性能不符合《电瓶车安全技术规范》,仍向消费者出售,造成一人死亡的难以处理的后果,其行为已触犯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第一百四十六条之规定,涉嫌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产品罪,警方已对该案立案侦查。
对电动自行车进行改装将导致整车重量改变,进而影响操控性能和制动性能,改装解除限速后,超速行驶极易失去控制,发生交通事故。
电瓶车电池改装后,接线端子等往往会产生损伤,导致电缆接线腐蚀加速而断开,如果此时随意扣搭导线,产生打火就会引燃电池充电时内部聚集的氢气,导致爆炸。
改装电瓶车首先改变的就是电路。原本的细电线要通过大电流,电路就会不稳定,电动自行车在充电或者行驶过程中,有可能会出现短路,从而引发自燃。
在电瓶车上加装车篷或遮阳伞,会遮挡视线,无形中增加了电动自行车上路的危险系数;同时加大了车辆风阻,行驶过程中遇到大风天气,易导致车辆失衡,引发交通事故。